查看: 4140|回复: 79
|
贴个壶,大家各抒已见一下。。。
[复制链接]
|
|

上个壶的图,希望大家在此发表一些对这个壶的看法。。。 |
|
|
|
|
|
|
|

楼主 |
发表于 30-7-2007 12:50 PM
|
显示全部楼层
|
|
|
|
|
|
|
发表于 30-7-2007 04:53 PM
|
显示全部楼层
原帖由 weiwei7965 于 30-7-2007 12:50 PM 发表 
这个壶是我拍的实物相片。。。
是段泥吗? 最喜欢粗沙的紫 砂 壶. 是老壶吗? |
|
|
|
|
|
|
|

楼主 |
发表于 30-7-2007 05:00 PM
|
显示全部楼层
原帖由 阿虎5509 于 30-7-2007 16:53 发表 
是段泥吗? 最喜欢粗沙的紫 砂 壶. 是老壶吗?
不是断泥,但是老壶。。。
您觉得这壶怎么样? |
|
|
|
|
|
|
|
发表于 30-7-2007 08:00 PM
|
显示全部楼层
喜欢它的线条,
还有它的粗犷的砂面....
[ 本帖最后由 摸摸拉茶 于 30-7-2007 08:02 PM 编辑 ] |
|
|
|
|
|
|
|
发表于 31-7-2007 09:26 AM
|
显示全部楼层
我还不是很懂壶.因为泡茶都是用盖杯的.但,是实物拍的那茶壶就是大茶壶? |
|
|
|
|
|
|
|
发表于 31-7-2007 01:09 PM
|
显示全部楼层
这茶壶看上去很有"味道"...我喜欢  |
|
|
|
|
|
|
|

楼主 |
发表于 2-8-2007 12:45 AM
|
显示全部楼层
原帖由 bellccie 于 31-7-2007 09:26 发表 
我还不是很懂壶.因为泡茶都是用盖杯的.但,是实物拍的那茶壶就是大茶壶?
你觉得有多大? |
|
|
|
|
|
|
|
发表于 2-8-2007 03:40 PM
|
显示全部楼层
欸?壶是8角6角的? |
|
|
|
|
|
|
|
发表于 2-8-2007 09:36 PM
|
显示全部楼层
|
|
|
|
|
|
|
发表于 3-8-2007 12:50 AM
|
显示全部楼层
|
|
|
|
|
|
|
发表于 4-8-2007 12:04 AM
|
显示全部楼层
能多上些图来看吗?一张而已,难以下定论呀!
不过,看得出它的泥很美。 |
|
|
|
|
|
|
|
发表于 4-8-2007 12:21 PM
|
显示全部楼层
|
|
|
|
|
|
|

楼主 |
发表于 4-8-2007 05:47 PM
|
显示全部楼层
|
|
|
|
|
|
|

楼主 |
发表于 4-8-2007 05:49 PM
|
显示全部楼层
|
|
|
|
|
|
|

楼主 |
发表于 4-8-2007 05:51 PM
|
显示全部楼层
原帖由 将鱼宰 于 4-8-2007 00:04 发表 
能多上些图来看吗?一张而已,难以下定论呀!
不过,看得出它的泥很美。
由于条件有限,只拍了这一张。。。
其实也不一定下定论的,分享一下你的心得也可以的,无尚欢迎。。。 |
|
|
|
|
|
|
|
发表于 4-8-2007 08:51 PM
|
显示全部楼层
|
|
|
|
|
|
|

楼主 |
发表于 11-8-2007 08:53 PM
|
显示全部楼层
|
|
|
|
|
|
|

楼主 |
发表于 14-8-2007 11:27 PM
|
显示全部楼层
先说说这把壶的造型,时大彬的这把矮六方壶,线条简洁、生动、流畅,算得上是整体上近乎完美的筋纹器类紫砂壶。
由于一件成功的筋纹器紫砂壶,要做到其筋纹随着造型形体的变化而深浅自如,筋囊线条纹理清晰,制作精工,口盖准缝,任意调换壶盖的方向合到口上,都很滑爽吻合。以我当时在实物面前的观察所得,这把壶的作工都达到了以上的要求。特别是在线条的处理上,壶颈部与壶盖部分都采用了坚实而笔直的线条,而壶身主体部分则采用了曲线,但直线与曲线的过度却非常细致又不失自然,而且壶身主体上的六根线条虽然走的是曲线,可是线条清晰而不失骨质。
从几何学上来说,整个壶的构造在对称上已经是接近完美了,不得不感叹以纯手工制作这样的壶是需要何等高超的工艺。
至于壶把及壶嘴的线条处理也是相当精致,线条的对称也是经得起推敲的。。。当时我在展柜前驻足有十多分钟,以肉眼观察来说,仍未发现这把壶在线条的对称上有何可挑剔之处。可见其工艺之精良,技艺之高超。 |
|
|
|
|
|
|
|

楼主 |
发表于 14-8-2007 11:55 PM
|
显示全部楼层
再谈谈这把壶在造型上的处理手法
这此壶的口盖处理采用的是嵌盖式,这种处理方式以制品能达到“准缝无纸发之隙”者为上品。虽然没机会放张纸去试试盖的严密性,不过以肉眼观察,考量到壶的砂料较粗这一因素,加上盖与壶颈的上下线条的平行度很好,个人觉得也算是工艺精良了。。。
再来说壶嘴的处理,此壶算是三弯嘴,由于拍摄角度的原因,第三弯并不明显。由于不能拿出来在手上把玩一下,所以对于此壶的出水性,壶嘴内是否光滑流畅,水眼是网眼、半球型还是独孔,以及气孔是否内大外小成喇叭形等内部的细节部分就无法考究了。但从视觉上判断,以壶嘴安装的位置,壶嘴形状的大小,安装的高度来观察,这把壶应该不会因为壶嘴安装位置、外型大小等外在因素造成壶内压强不足进而使得出水不畅,除非壶嘴内部不够光滑通畅或有其它壶内构造弊病。
不过值得一提的是,带有对称线条的三弯嘴造型,个人觉得是很考究手工的。这也是个人觉得这把壶值得细细品尝的又一环节。
就壶嘴、的子(也就是壶扭,盖上那个扭子)及壶把与壶身的连接上,虽然采用的是“明接”,不过在连接的部分工艺讲究,线条清晰,而且处理得毫不含糊。
而壶底足的处理时大彬则采用了简洁、灵巧的一捺式,其底足的尺寸大小也恰到好处,让壶从整体上呈现很稳重的姿态。 |
|
|
|
|
|
|
| |
本周最热论坛帖子
|